- 盛光华;解芳;庞英;
我国绿色消费市场发展动力不足,如何有效地激发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是促进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交互作用的角度,本文将环境参与度、绿色购买态度、环保自我效能感作为认知因素,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作为情感因素,探讨上述因素的交互效应对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环境参与度能够影响消费者的绿色购买意愿,绿色购买态度和环保自我效能感在环境参与度和绿色购买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情绪在环境参与度影响绿色购买意愿的机制中具有调节作用:绿色购买态度在积极情绪下对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环境参与度仅能通过环保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影响绿色购买意愿;环保自我效能感在消极情绪下对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环境参与度仅能通过绿色购买态度的中介作用影响绿色购买意愿。
2019年06期 No.50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李朝辉;卜庆娟;曹冰;
虚拟品牌社区已经成为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典型平台,而品牌关系是虚拟品牌社区得以存在的基础,也是虚拟品牌社区创建和发展的根本目标。企业通过虚拟品牌社区吸引更多的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或营销互动,以及鼓励社区内顾客之间的体验分享,来加强虚拟品牌社区的品牌关系,然而,上述关系及作用机理还缺乏完善的实证验证。本研究从广义品牌关系视角,运用实证数据验证了虚拟品牌社区顾客参与价值共创对品牌关系的影响,并检验了品牌体验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虚拟品牌社区广义品牌关系由顾客品牌/产品关系、顾客顾客关系和顾客企业关系三个维度组成;顾客参与发起的价值共创和自发的价值共创对品牌关系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入品牌体验后,顾客参与发起的价值共创和自发的价值共创完全通过品牌体验影响品牌关系,即品牌体验在顾客参与发起和自发的价值共创各自与品牌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该研究成果不但丰富了虚拟品牌社区环境下品牌关系和价值共创的理论成果,而且为提升虚拟品牌社区品牌关系寻找到了新的路径。
2019年06期 No.506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5 ] |[阅读次数:0 ] - 吴卿毅;黄斐;
通过控制在线口碑的数量分别进行两个实验,实证分析在线口碑的数量、在线口碑的效价以及在线口碑中传递的情绪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感知,研究发现:负面口碑中的消极情绪在少量在线口碑时会被归因评价者本身的非理性行为而降低在线口碑信息的有用性,促使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负面感知降低;正面口碑的积极情绪会被归因于产品本身而使得口碑中传递的情绪不会影响产品的价值感知;当在线口碑的数量足够多时,多个在线口碑形成趋同情绪会增加在线口碑所包含信息的有用性,而极化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感知。
2019年06期 No.506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卢英敏;刘佳丽;
东北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既是多年累积的内在矛盾爆发,又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三期叠加"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表现: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未能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大中小企业协作共进的市场竞争机制,"病态"的产业结构惯性演化为市场化不足的"体制缺陷";制度创新缺失,个别时段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逆工业化特征,尚未形成新兴产业发展和新旧动力转换的营商环境,亟待把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纳入研究视野。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调整东北经济的产业结构应立足于生产方式和各类产业的结构性变革,通过机制、体制及制度创新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顶层设计,夯实东北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基础,着力提升各类产业的竞争力,全方位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2019年06期 No.506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卫国;眭鑫;于连超;
信任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正式制度,在宏观上是影响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社会资本,在微观上也对企业行为产生正向效应,而信任机制在亏损企业扭亏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社会信任作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6年中国沪深A股亏损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社会信任对企业扭亏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任显著地提高企业扭亏绩效,即当地区社会信任水平越高,企业扭亏绩效也会随之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对企业扭亏绩效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即社会信任对企业扭亏绩效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企业、大股东增持企业、机构投资者增持企业中。考察传导路径后发现,社会信任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提高企业扭亏绩效。本文研究以提高企业扭亏绩效为目标考察了社会信任的经济后果,其研究结论对于生活在社会信任所形成的网络中的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具有管理和政策上的启示意义。
2019年06期 No.506 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7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智玲;鞠荣华;
隔夜风险的防范和监控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探索有效降低隔夜风险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基于信息和投资者行为视角构建夜盘交易影响商品期货隔夜风险的理论模型,根据各品种成交量和投机度在实施夜盘交易前后的变化、结合各品种之间的关联度,在金属、农产品、黑色系以及化工品四类商品期货中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对研究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夜盘交易可以降低商品期货的隔夜风险,期货市场的适度投机是该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石,但夜盘交易对商品期货隔夜风险的影响不存在时间效应,监管上应避免处于过度投机状态的期货品种实施夜盘交易。
2019年06期 No.506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蔡啸;黄旭美;
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劳动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出,劳动需求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因而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就业的作用方向存在不确定性。本文构建两部门任务模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率效应和对就业替代效应的影响机制,考察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率增长幅度和产品替代弹性对两种效应的作用方向;利用我国28个省份2003-2016年面板数据,实证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产业结构的作用方向及强度,进一步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不同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率增长幅度上,对制造业就业非线性影响。理论模型说明,在多数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会抑制制造业就业,其对制造业就业的替代将促进劳动力向服务业的流动;当人工智能技术存在较大突破导致制造业生产率有巨大提升时,产出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效应会大于技术替代效应,劳动力回流入制造业。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制造业的劳动力占比,但其生产率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抑制作用。面板门限回归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率增长幅度不足0. 0282时,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提升1%将减少制造业就业占比0. 124%;反之,当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率增长幅度超过门限值时,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提升1%将增加制造业就业占比0. 179%。研究结论的重要启示在于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就业的挤出效应会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而发生反转,促进制造业劳动力回流的机理。
2019年06期 No.506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5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2 ] |[阅读次数:0 ] - 吴文洁;刘雪梦;唐娟莉;
本文从FDI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出发,在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区域工业生态效率基础上,利用2001-2016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FDI与工业生态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且区域间差距逐渐拉大,并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从直接影响来看,FDI数量对中国工业生态效率影响不显著,而FDI质量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工业生态效率对FDI数量和质量具有正向作用。从间接影响来看,FDI数量与环境监管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对国内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分别产生正负外部性,在正负外部性的博弈过程中,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FDI质量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减弱环境监管的负面效应改善了工业生态效率。因此,需加强对FDI质量的甄别,吸引FDI质量型企业的进入,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FDI与工业生态效率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019年06期 No.506 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1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唐刚;
本文从就业、消费等角度考察小镇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效应,探讨"特色小镇"模式的理论机制。借助基于小国开放经济情形构建的理论模型推演可以发现,通过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可贸易品产业,能够使小镇地区避免缺乏绝对优势产业而导致的经济衰退和劳动力外流,并使得当地居民的消费品供给比无特色产业的情况更加丰富;通过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等非贸易品产业,并吸引外地顾客来小镇当地进行消费,可以在丰富周边地区居民消费选择的同时实现劳动力的本地化就业。本文以2011-2016年地级市数据为基础构建的计量模型证实了上述机制。相关结论对于认识特色小镇模式的适用性及其在实现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2019年06期 No.506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窦炜;郝晓敏;方俊;
我国信贷规模的增长没有带来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强度和效率的明显变化,其中,由于信贷配给问题的影响,在信贷结构上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不足,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也未在缓解信贷配给问题、影响信贷资金合理配置、提高企业创新研发投资效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上述推断,本文以我国2014-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信贷配给对企业创新活动投入(资本和劳动)和产出效率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下的差异。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企业信贷配给规模的增加、期限结构的延长,以及信贷成本的下降确实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经营活动要素投入规模的上升和产出效率的提高,其中,相比于对资本要素投入的影响,其对劳动要素投入的影响更加敏感和显著;企业创新产出效率对信贷资源配置成本的变化,要比信贷配置的规模和期限更加敏感。进一步分析表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确实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效率产生了影响。以上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金融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要同时关注信贷规模、期限和成本等对企业创新活动不同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使信贷支持更加精准、有效;而上述目标的有效实现,还需要有针对性政策影响下的机制引导。
2019年06期 No.506 8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何红渠;徐敏;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本文分析P2P网络借贷交易主体的进化稳定策略,以探讨市场乱象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三方参与的交易系统具有异常复杂的演化动态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种群初始状态及其相互激励关系。进一步地,如果投资者套利有益,那么不管三方参与的组合是哪种,投资者会选择套利交易的模式进行投资或投标。如果考虑经理人的暗箱操作有益,经理人会选择暗箱操作以加快借贷交易过程。整体而言,P2P网络借贷乱象百出的内在原因是借出利率与借入利率之间非均衡性以及早期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构。所以,有必要从交易机制和监管政策等角度出发,逐渐推进P2P网络借贷交易机制的良好运作,防止市场虚拟运行和套利等影响市场失灵的行为。
2019年06期 No.506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马亚明;张洁琼;
受经济增速下滑和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影响,银行信贷顺周期收缩导致企业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依赖度上升。本文利用2006-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对于不同融资约束企业在不同经济周期下的关系演变,并以商业信用对企业破产风险的影响来检验商业信用增加的实际功效。实证结果发现:在经济下行周期,商业信用融资约束会随着银行信贷的收紧而收紧,商业信用对银行信贷的替代效应顺周期下降,市场整体流动性风险上升。非融资约束型企业会在经济下行周期减少商业信用的使用量,而融资约束型企业的商业信用的替代效应则不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是,对于融资约束型企业来说,这一替代效应更多的是"虚假替代",即企业并未获得有效的商业信用补充,而是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导致的商业信用被动增长,是信用风险上升的信号。
2019年06期 No.506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