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研究

商经理论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会计稳健性与商业信用融资

    王满;黄波;于浩洋;

    本文将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扩展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层面,从会计稳健性视角研究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行为。研究发现,企业会计稳健性越高,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越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正相关关系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国有产权和法制环境对会计稳健性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起到了调节作用,国有产权负向调节了会计稳健性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而法制环境正向调节了会计稳健性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稳健的财务报告为提高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提供了支持。

    2017年06期 No.482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零售商公平关切的供应链融资决策与协调性研究

    王宗润;潘修冬;

    通过将公平关切引入资金约束型两级供应链,本文分析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对于供应链内融资决策及其整体协调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市场需求状况和单位生产成本满足特定条件时,若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高于某一阀值,则制造商拒绝提供贸易信贷且制定最高的批发价格,导致双重边际效应,反之,制造商提供贸易信贷,双重边际被消除;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在该阀值以下增强时,零售商议价能力增强,公平关切成为零售商获取供应链整体利润分配的手段;公平关切行为使零售商可接受的批发价格与制造商单位生产成本正相关,且这种相关性随零售商公平关切程度增加而加强。由此说明零售商的公平关切程度会影响供应链内的融资决策,而融资决策会影响供应链整体的协调性,这些结论可为制造商提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指导。

    2017年06期 No.482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消费者线上线下购买行为对实体零售商经营策略的影响——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徐芬;陈红华;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使实体零售业利用网络技术升级传统零售模式,但效果并不理想。基于实体零售商角度,本文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六个城市采用定点拦截随机抽样,并结合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我国消费者线上和线下购买行为的关系,以及影响消费者线下购买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消费者线上购买频次与线下购买频次显著正相关,并不是完全的替代关系;消费者的时间、线上购买频次及对线下购买态度是直接影响消费者线下购买的重要因素;降价策略不是实体零售商的有效应对手段,实体零售商应优化产品信息投放渠道,充分发挥实体店的服务优势,实施多样化支付手段和高效化会员管理,全方位优化经营策略。

    2017年06期 No.482 17-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高管团队断层与企业创新能力——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宋迪;杨超;

    本文引入高管团队断层理论,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基于财务金融背景而形成的高管团队断层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与非财务金融背景高管所形成的高管团队断层对企业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CEO权力强度对基于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团队断层与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关系有抑制作用,股权集中度对基于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团队断层与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关系有促进作用。以上结论说明,基于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团队断层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2017年06期 No.482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0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技术溢出与产品差异对政府补贴和制造商减排决策的影响

    徐朗;汪传旭;罗珈;

    针对政府补贴和制造商减排投入之间的矛盾,本文构建了政府不补贴制造商(NS情景)、补贴制造商减排投入(IS情景)以及补贴制造商生产产量(QS情景)下三阶段政府与双寡头制造商的博弈模型,探讨制造商的生产产量和减排投入策略,并比较不同补贴情景下制造商利润和社会总福利的差异。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有效地提高制造商利润和社会总福利,投入补贴策略下的最优补贴率与技术溢出率呈正相关性关系,产量补贴策略下的最优补贴率与技术溢出率呈"U"型关系,而无论何种补贴策略最优补贴率均与产品差异性呈负相关性。上述结论为政府补贴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企业减排投入提供对策思路。

    2017年06期 No.482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财经纵横

  • 基于福利损失函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孙岩;

    汇率制度安排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间贸易收支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从社会福利效应的角度出发,基于损失函数构建汇率制度选择模型,根据不同的政策目标对我国中短期的汇率制度选择进行判定。研究发现:当政策目标为产出稳定时,浮动汇率制度与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相比较,钉住汇率制度可信并且可以持续的情况下,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可以减少国内产出的波动,与单一钉住美元相比,钉住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国内产出的波动;当政策目标为汇率稳定时,最优的汇率制度是单一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结合我国目前贸易和金融市场的状况,适合维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2017年06期 No.482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彼之毒药,汝之佳肴?——中国概念股做空现象研究

    董斌;王祎焕;

    针对近年来国际市场中国概念股遭遇的做空危机,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做空机构报告对中国概念股短期和长期市场表现的影响,探究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短期内做空报告对中国概念股的价格都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在长期,做空报告总体上对中国概念股价格也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但存在少数中国概念股被做空报告误解;在长期中股价反而逐步回升,形成显著的正效应。因此,大部分遭遇做空的中国概念股确实存在问题,股价下跌是市场正常反应而非做空机构恶意所致。所以,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有必要对"海归"的中国概念股公司进行甄别,谨慎放行。

    2017年06期 No.482 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非线性与线性面板模型的检验

    黄永兴;陆凤芝;

    普惠金融通过农村资本的形成、配置及技术创新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依据200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线性与线性面板模型检验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非线性特征;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先加剧后放缓的动态特征,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持续拉大的线性特征,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与农村资金是否逃逸到非农行业或产业,是制约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症结。因此,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应努力降低农村居民与乡镇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

    2017年06期 No.482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9 ] |[阅读次数:0 ]
  • 金融发展与现金股利政策分析——基于融资约束与自由现金流的检验

    吴春贤;张静;

    现金股利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重要方式,确保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既是上市公司履行股东受托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公司财务特征分析企业融资约束及自由现金流与现金股利政策间的关系,探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公司财务特征变量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作用是否会发生变化,发现企业融资约束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呈负相关性,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缓解公司融资约束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负相关性;自由现金流越充足的公司越愿意实施积极的现金股利政策,但伴随外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公司自由现金流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这种关系会得到显著弱化。以上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金融发展如何对企业微观经济变量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公司财务决策具有一定帮助;同时,对现阶段如何通过市场手段克服半强制分红政策对融资约束企业造成的"监管悖论"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2017年06期 No.482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ESDA-GWR方法的广东省收入差距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昊;李美琦;

    在考虑空间异质性和缩小研究区域细化研究尺度的基础上,本文以广东省21个地市为研究单元,运用ESDA方法证明1980-2015年广东省各地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从局部自相关角度看,广东省各地市收入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高-高收入集群与低-低收入集群距离较远,多年来变化不大;高收入群对低收入群有一定影响,对低收入集群没有明显影响。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得出结论,全球化、市场化、区位、地方分权是导致广东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在单一变量GWR中,1995-2015年市场化和地方分权对广东省收入水平作用效果呈"倒U型",城镇化作用加剧了地区收入差距;在多变量GWR中,市场化和地方分权的"倒U型"变化趋势有所弱化,城镇化水平却表现出了"U型"变化趋势,且影响区域收入水平的效果被强化。

    2017年06期 No.482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世界经济

  •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俄贸易解构分析

    齐绍洲;付泽希;

    为更真实反映贸易增加值来源,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本文在出口增加值分解的框架下对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进行分解计算,分别从出口总量、出口结构、双边贸易以及中间品出口对中俄双边贸易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中国对俄的出口总量逐年在上升,但是通过增加值分解发现本国增加值在中国对俄出口的比重在下降,而这部分占比代表中国对俄出口所带来的真实价值,这可以说明传统贸易核算方法高估了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相较于俄罗斯,中国对俄的出口结构一直在不断优化升级;中国对俄出口中制造业占据绝大部分,而且出口的制造业产品中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占比在不断上升,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中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对双边贸易收支以及中间品出口的分析,发现中国正在不断减少对俄罗斯经济的依赖程度。

    2017年06期 No.482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与美国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对比分析

    申海成;孙灵;

    面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常态,中国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全球生产将成为常态。本文在不完全契约情况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数据对美国和中国各行业在价值链的平均位置进行测度,并利用回归方法分析公司内贸易进口份额、要素密集度和进口弹性对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影响,同时测度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研究结果显示:每个下游化测度和相应部门的公司内进口份额之间具有正向稳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只取决于购买者行业面对的需求弹性值;当生产投入可以互补时,企业选择放弃上游的控制权以鼓励上游厂商投资,因为这种投资会对下游厂商产生积极的溢出效用;当需求没有弹性时可以做相反的预测,即一体化相关上游阶段是最优选择,这时能够看到价值链下游进行的外包。

    2017年06期 No.482 9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基于金融摩擦视角的实证研究

    刘金全;王译兴;刘子玉;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金融摩擦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文利用带有金融中介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定量刻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摩擦将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加速和放大金融冲击,金融摩擦系数与经济波动乘数效应呈反向依存关系;资本质量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具有记忆性,而货币政策调控仅在短期内有效。在金融摩擦存在的情况下,这说明货币政策对金融冲击的调整将面临着周期匹配失调的约束,有关部门不仅要采用货币政策进行短期调控,还应高度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强资本质量管理,在最大程度发挥虚拟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进而带动实体经济复苏。

    2017年06期 No.482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经营管理

  • 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国企属性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

    徐昭;

    企业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可以提升公司价值,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企业属性是影响我国企业并购效率的重要特殊因素,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地区差异和企业属性的差异会对并购的协同效应产生不同影响。通过分析2007-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对并购效率的影响对不同股权集中度公司的作用机制不一样:对于股权集中度低的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对并购效率的影响与公司的产权属性密切相关,国有企业更容易产生正的外溢效应,即并购方的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异地并购效率;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低的民营企业容易触发"管家"精神,并有显著的"拔靴效应",通过并购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高的目标企业获得协同效应,可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

    2017年06期 No.482 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高溢价并购与股价崩盘风险:代理冲突抑或过度自信?

    曾春华;章翔;胡国柳;

    在我国促进产业整合升级以及上市企业并购重组热情不断高涨的大环境下,国内资本市场出现了新一轮并购重组浪潮;与此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溢价的水平呈现出快速提升趋势,高溢价并购的不确定性和经济损失的潜在性一旦被市场察觉就可能带来股价的下跌。企业高溢价并购是否会导致股市"过热",从而引发股价崩盘风险的发生,这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站在微观角度对2008-2013年有过并购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分析,观察企业高溢价并购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在"代理冲突"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层面分析其内在的作用机理,发现企业高溢价并购与股价未来的崩盘风险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性,导致二者存在正相关性的主要缘由为管理者过度自信而非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高管过度自信的分析结论更具有解释力。

    2017年06期 No.482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2 ] |[阅读次数:0 ]
  • 晋升激励、薪酬激励与国企过度投资——基于国有上市公司2008-2014年数据的分析

    张宏亮;王靖宇;缪森林;

    我国的国有企业不仅掌控着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且肩负着增加就业、缩小贫富差距等社会责任。本文以国有上市公司2008-2014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晋升激励、薪酬激励与国企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晋升激励和薪酬激励都会刺激国企过度投资,晋升激励和薪酬激励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存在着替代作用;与公益类国企相比,商业类国企有着更加明显的过度投资倾向,更容易受到晋升激励与薪酬激励的影响。因此,在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应对不同功能的国企进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国企特别是商业类国企的投资效率;应充分利用好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两种手段,正确引导国企高管的投资行为;政治晋升要减少"关系晋升"现象,国资委要做好投资者利益的"看门人"。

    2017年06期 No.482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第四方物流的物流园区激励契约:双重任务委托代理

    谭春平;王烨;

    现代物流园区按照第四方物流的基本原理转型升级为第四方物流平台后,物流园区管理委员会与入驻物流企业存在承接实施综合性物流解决方案和开发物流市场需求的双重任务委托代理关系。借鉴委托代理的多任务激励契约模型,构建基于第四方物流的物流园区与入驻物流企业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激励契约模型,并纳入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求解。研究表明,基于第四方物流的物流园区管理委员会在设计入驻物流企业激励契约时应重点关注物流企业风险规避程度、代理任务风险、成本相关性、风险相关性、努力程度等因素。所以,应根据上述因素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激励强度和激励措施,以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园区入驻物流企业激励契约。

    2017年06期 No.482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产业经济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DEA和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杜宇玮;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其作为高级要素投入功能的发挥。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Tobit模型,本文从产业关联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效率尚不够高,且发达地区作用效率高于欠发达地区;作用效率受到信息化水平和协同集聚水平的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表现存在差异,而且作用效率还受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显著负向影响。因此,要有效发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应当注重降低生产性服务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从"规模化"向"效率化"思维转变。

    2017年06期 No.482 14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聚集形式、规模与企业创新——基于我国城市制造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邢斐;孙兴;

    为更加深入地揭示聚集行为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创新经济学和聚集理论,本文将聚集形式与聚集规模两个维度结合,研究二者同企业创新的动态关系。聚集形式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根据聚集规模的不同而呈现特定的变化趋势:专业化聚集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会随聚集规模的不断增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趋势,而多样化聚集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则先下降后增加,近似表现为"U"型关系。本文从聚集规模的动态角度,为专业化与多样化两种聚集形式如何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2017年06期 No.482 154-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评价

    张如波;任胜钢;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较小;就工业生态系统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呈现三阶梯状。

    2017年06期 No.482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人民币汇率、FDI与我国产业结构的非线性效应——基于M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王保乾;胡童;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日趋显著。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实证分析2004-2016年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FDI路径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依赖经济周期具体阶段而呈现出两区制特征,其中区制1、区制2分别代表经济状态波动平缓区制和经济状态波动剧烈区制,并且不同区制下变量间具有不同的动态关系。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显示,区制1中人民币升值促进了FDI流入,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制2中则相反,并且两区制下FDI流入对产业结构调整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区制2中的响应程度明显大于区制1。因此,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避免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过大,增加FDI流入,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17年06期 No.482 170-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风险视角的贷款行业集中度对银行收益的影响

    张健;

    银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可能更加注重单项业务收益与违约风险的匹配,而忽视了贷款业务过度集中的负面影响。本文利用国内银行季度数据研究贷款行业集中度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并探讨银行风险在该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贷款行业集中度对银行收益的边际影响是风险的二次函数。银行风险很低时,增加信贷占比较低行业的贷款投放会提高银行收益波动率,降低平均收益;银行风险很高时,由于代理监督机制激励不相容以及银行破产的社会成本极高,银行会将信贷资源集中于收益较高且稳定的行业来提升收益。只有风险处于中等水平时,分散配置才会有效发挥代理监督机制的作用,提高收益。样本期大多数银行风险处于中等水平,集中度增加会显著降低收益,但对国有银行的冲击较小。研究结论对优化银行贷款结构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2017年06期 No.482 177-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商法论丛

  • 现代化民法典对消费者保护的回应——德国债法现代化的借鉴

    胡安琪;

    现代化《德国民法典》注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民事主体部分统一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为避免双轨制私法体系的威胁,通过2002年债法改革将消费者特别法体系化整合进入民法典,达到统一保护消费者的目的。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可以对此借鉴,通过总则部分纳入"消费者-经营者"的一体化概念,在"合同编"规定"消费者合同"的重要制度——细化格式条款的法律干预,纳入并完善消费者的撤回权制度,达到抽象人格向具体人格、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如此通过消费者法的民法回归实现民法的再法典化和现代化。

    2017年06期 No.482 18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商业研究》投稿须知

    <正>《商业研究》(月刊)创刊于1958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刊名,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哈尔滨商业大学和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专业学术期刊,刊文选题涵盖商业经济、流通经济、产业经济、旅游经济、世界经济、制度经济等多项领域。秉承"大商大雅"的办刊理念,《商业研究》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不断推出新观点和新思路,旨在为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管理人士、理论研究人员和经济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2017年06期 No.482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