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肃昌;徐建卫;
本文以中国1978-2013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地区发展差异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传统观点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地区发展差异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进一步的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证实,收入分配差异才是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收入分配差异对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的影响要大于对狭义货币流通速度V1的影响,长期影响要大于短期。
2015年10期 No.462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友丰;
本文在阐述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专业市场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演化博弈的逻辑视角,探讨了电子商务诱致下我国新型专业市场的生发机制及路径,构建了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出传统专业市场向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专业市场变迁的演化均衡策略(ESS)。研究发现:新型专业市场生发的过程是市场各单位主体在变异机制、选择机制、学习机制以及自组织与他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适应性演进的过程,是一个多元体制、多层级有机互动并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动态演化博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追求预期报酬(效用)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在其特定的环境下,与其他博弈参与者通过非线性交互作用或策略互动,逐步形成多元体制的互补性进化并渐渐实现多方利益的平衡。市场管理者及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重视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不同阶段各市场参与者在制度安排边际效应重组过程中的利益均衡及其约束条件,加强政府顶层设计与新型专业市场内生性演化的有效结合。
2015年10期 No.462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吴远仁;沈利生;李淑燕;
在纳入空间效应前提下,通过构建高端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在省域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具有明显的集聚发展趋向,但各省域高端服务业集聚度有下降之势;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阻滞了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区域创新环境、城镇化率显著促进了高端服务业集聚;智力支持、固定资产投入率总体对高端服务业的集聚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在时间维度上显著促进高端服务业的集聚。
2015年10期 No.462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屈军;
本文利用阈值向量误差修正模型(TVECM)实证研究了国内与国际期货市场的大豆、小麦、玉米和稻谷四种粮食期货价格之间动态关系,结果显示:2009-2013年期间,除大豆外,小麦、玉米和稻谷期货价格在国内外市场之间并不具有长期协整关系;非线性TVECM模型比线性VECM模型能更好地刻画国内大豆期货价格"易涨难跌"的非对称现象;短期动态调整具有显著的阀值非线性动态关系。
2015年10期 No.462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灵斌;
1992年至2014年,我国商品期货交割先后经历了逼仓现象严重及交割风险频发、交割限量放开、交割制度逐渐完善的过程,并逐步形成了以实物交割为主、其它交割为辅的多种交割方式。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推动我国商品期货交割变迁的主要力量是政府,即它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而且是一种渐进性制度变迁并具有后发性;交割依赖且促进整个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22年来,尽管商品期货交割制度对促进期货市场功能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仍然存在组织制度、市场制度及合约设计制度的某些缺陷。
2015年10期 No.462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田涛;
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同步性是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国制定共同经济政策、促进区域合作纵深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建立多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依据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理论,对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盟主要国家不仅在长期的经济波动方面具有共同随机发展趋势,而且其短期经济周期也是完全同步的。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战略趋同以及相对较小的经济规模,东盟各国之间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因此,东盟各国必须在加强内部经济联系与政策协调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外部经济体特别是中、日、韩等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合作,从而推动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015年10期 No.462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莫莎;柳杰;刘志宇;
提升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对我国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投影寻踪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并利用2003-2011年间我国30个省、市、区相关数据对省际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的时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的总体水平不高,空间上呈现由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逐渐退减的趋势且省际差异显著;时序上各地区的绿色公共投资环境绩效曲线均属波动状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提高绿色公共投资效率是促进其环境绩效提升的重要途径。
2015年10期 No.462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孙桂平;
本文利用期权边界条件和期权期货平价关系式,采用事前和事后分析的方法,从无风险套利角度对沪深300指数期权仿真市场和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之间的跨市场套利有效性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事前、事后分析结果显示:仿真期权市场中期权边界条件带来的跨市场套利机会非常少(尤其在看跌期权市场中),而在期权期货平价关系式上面,确实存在着理论上的跨市场套利机会;指数期权市场整体上具有很强的市场效率,在跨市场套利信号出现后,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有效的跨市场套利机会迅速减少,市场逐渐趋于有效,但局部市场中有效的套利机会维持较长时间。
2015年10期 No.462 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唐艺军;葛世星;
本文以"陆金所"交易平台用户为例,分析我国P2P网络信贷风险因素及其成因,发现借款人的逾期次数、教育水平、网贷利率、网贷期限,以及提前还款次数对借款人是否逾期呈正相关;借款用户的信用积分、生活状况、居住地、收入、成功借款次数,以及按时还款次数与借款人是否逾期呈负相关;有无银行逾期、网贷额度和总投标数对是否逾期没有显著显著影响,男性比女性发生逾期的概率大。
2015年10期 No.462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0 ] - 王洪卫;韩正龙;
基于扩展的动态资本市场模型,本文运用2002-2012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探讨公共支出结构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公共支出结构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公共支出结构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为正向显著的0.051,表明公共支出结构系数平均每提高1个单位,住宅价格相应上涨5.1%;公共支出结构系数平方项的系数为-0.001,意味着公共支出结构与住宅价格之间保持倒U型关系;当支出比重不超过特定值时,公共支出结构与住宅价格之间保持同向变动关系,两者超过特定值时会保持负向关系。
2015年10期 No.462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仕强;
本文利用lee-carter模型和王变换方法,研究了基于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的长寿债券定价问题,阐释了长寿风险从投保者到寿险公司、SPV,最终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转移机制,提出长寿债券能够通过资本市场有效地转移长寿风险,实现多赢局面。
2015年10期 No.462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崔治文;王丹;
本文运用2003-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有效税率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的有效税率较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比较显著,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也较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的资本和劳动收入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消费支出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西部地区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劳动收入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针对三大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需要对资本收入、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选择不同的征收政策。
2015年10期 No.462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洪儒;
本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分析不确定性、投资不可逆性、新地区增长机会、原投资地区与新投资地区之间的转换机会,对日本跨国企业在华地区扩张行为的影响,并探讨行业竞争程度对投资不可逆性、新地区增长机会、转换机会与日本跨国企业在华地区扩张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结论有助于跨国企业理性地对待东道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在东道国内部选择合理的扩张地点,也对我国企业的国内多点布局和海外地区扩张具有借鉴意义。
2015年10期 No.462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郑丹辉;李孔岳;
基于合法性理论,本文构建了经济转型期民营企业绩效和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认为民营企业的合法性主要是由其经济生存能力决定的,这使得企业的绩效表现成为社会责任承担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制于企业的政治关联及所处发展阶段。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在决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仍然是一个"理性经济人",越是绩效表现好的企业,越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阶段性特征,即随着民营企业从初期创建到逐渐成长成熟,企业绩效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正向作用会慢慢减弱;政治关联不会对绩效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2015年10期 No.462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张捷;汤涛;周敏慧;
本文采用1996-2006年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47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公司自愿聘请独立董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无论证监会是否颁布强制规定,成立时间早、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高、杠杆率较大、董事会规模较为成熟的上市公司,对独立董事自愿聘请行为都存在显著的抵制作用。2001年以后,上市公司会应要求聘请符合规定数量的独立董事,但是国有背景强的公司不会倾向于聘请更多的独立董事;而董事会独立性强、机构持股比例高因而代理问题较轻的公司也不会倾向于聘请一个监督密集型的董事会。这表明,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是重视独立董事的监督和顾问作用的。
2015年10期 No.462 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海艳;
本文基于资源视角,就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企业年龄和企业性质对组织冗余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企业资源获取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对组织冗余的影响作用,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企业年龄均对组织冗余有显著负向影响,国有企业的组织冗余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对组织冗余有显著正向影响;测度企业资源获取能力的度中心性和强连锁数量对组织冗余影响不显著,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对组织冗余有显著负向影响;此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组织冗余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
2015年10期 No.462 126-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莫紫莹;司徒健彬;林文斯;
本文利用中国广东省某微电机公司400名员工及其主管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授权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并对自我效能和内在动机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在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在动机与授权型领导正相关,与员工创造力关系则不显著,内在动机并不成为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的中介变量。因此,领导者应当通过授权的方式提高员工自我效能与内在动机,从而提高员工的创造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2015年10期 No.462 137-144+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严欢;李静;
网络商家向消费者传递信任信号是常用的营销方法之一,本文运用线性回归方法,通过选取淘宝网站的实际数据,对信任信号有关网络销量是否能产生作用及该机制是否受到商品本身特性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信任信号有助于提高网络商家销量,其中能力信号作用最为明显,商品价格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2015年10期 No.462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开明;杨艳;
企业新资源的开发往往以企业既有资源为基础,而组织资本是影响IT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组织资本对IT资源开发的直接效应在于提升IT架构的适配性、促进IT技能的获取,间接效应在于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IT资源的开发提供机会。
2015年10期 No.462 15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晶;
绩效薪酬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之一,本文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刻画绩效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反馈环定量指标体系,对绩效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绩效的提升不仅会受到绩效薪酬的强化作用,而且会受到来自薪酬成本的制约作用,消除薪酬成本制约上限是绩效薪酬有效实施并推动企业绩效增长的关键。
2015年10期 No.462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