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星;刘德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财税政策作为一国政府调节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产业深度调整,及绿色能源革命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的压力与动力入手,立足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美国、日本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政府作用,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收制度改革措施与财政支出对策。
2011年10期 No.41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谢志华;杨克智;黄国成;
商业企业以商品的购、销、运、存为基本业务,参与商品的流通环节而不直接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业企业的竞争力表现出的是一种顾客价值整合能力,商业企业竞争力结构分为竞争优势层、竞争能力层、竞争资源层,三个层次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竞争优势来源于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来源于竞争资源,同时竞争资源也受竞争优势和能力的反作用。借鉴五力模型,可以将商业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分成整合供应商的作用机制及整合消费者的作用机制,提高商业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出发点是创造客户整合价值,实施客户顾客价值管理。
2011年10期 No.414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齐二石;朱永明;焦馨锐;
煤炭行业具有高危性、资源有限性、高强度性的特点,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构建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评价要求和数据特征,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集成的新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安全、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创新和环保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该方法有利于各煤炭企业之间社会责任履行效果的比较。
2011年10期 No.414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陈菊花;
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成长往往得益于其较为完善的内部资本市场,集团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实现资金的自由调配和便利地融取资金。目前,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部分地被异化为利益相关者自我获利的渠道,运用传统主流金融学理论不能合理解释这些功能异化的本质。本文尝试运用行为(公司)金融学来解释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异化问题,以扩展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
2011年10期 No.414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田发;杨楠;
以1995-2010年全国31个省级财政数据为样本,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来估算区域财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均等化水平。研究发现区域总体财力不均衡在区域财力初次分配中没有明显收敛,且区域间财力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中央转移支付在区域财力再分配中改善了区域总体财力非均衡状态,但不能有效缩小区域内财力差异,东部、西部地区的财力差异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升区域财力均等化水平既要改革现行转移支付结构及模式,构建横向均衡转移支付制度,又要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011年10期 No.41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静;谭中明;
信用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行为会影响评级独立性,致使评级结果准确性较差。收费模式偏差、评级机构治理管理存在缺陷,法律责任追究不力、监管不当和市场声誉机制缺乏约束力等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制定了许多措施以规制评级利益冲突行为。为达到好的效果,规制策略应具有系统性,涉及修正收费模式、建立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监管等一系列内容。
2011年10期 No.41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松;刘新民;丁黎黎;
C2C环境下顾客购物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如何有效识别和评价这些风险至关重要。本文以顾客可感知风险为基础,从当前国内主流C2C交易平台的主要信息出发,本着可获取、可计量的原则,在考虑时间、消费者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基础上,从C2C网站风险、卖家风险、产品风险、服务风险等方面建立风险计量指标体系,借助突变理论建立了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模型特点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2011年10期 No.41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小宇;刘金全;曲国俊;
通过分析我国汽车产量增速的两区制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本文认为我国汽车产量增速存在明显的区制转换,即存在高速增长区制和适度增长区制的交替更迭,其中高速增长区制的平均增速为55.60%,适度增长区制的平均增速为13.47%;我国汽车产量大部分时间处于适度增长区制,在适度增长区制的平均持续时间大约为6年。另外,根据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通过对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进行的为期两年的样本外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两年内,我国汽车产量增速处于适度增长区制的可能性较大。
2011年10期 No.414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道军;叶红;王栋;
通过分析企业间的四种竞合关系如何影响企业开展渐进创新和突变创新,本文提出了基于不同创新选择的企业间两种竞合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孤立型的竞合关系使得企业更倾向于渐进创新而不是突变创新;斗争型的竞合关系使得企业更倾向于渐进创新而不是突变创新;伙伴型的竞合关系使得企业更倾向于突变创新而不是渐进创新;适应型的竞合关系使得企业更倾向于突变创新而不是渐进创新,同时专注于渐进创新的企业应当构建有利的竞争主导型的企业间竞合关系;专注于突变创新的企业应当通过构建有利的合作主导型的企业间竞合关系。
2011年10期 No.414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孙理军;叶学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低技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的主要生产国。我国低技术制造业是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的重要产业依托,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其发展面临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发展的目标与策略,提出政府的政策框架和对策。
2011年10期 No.414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龚辉锋;
基于2011年2月末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SPSS软件提取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的绩效因子,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内部董事比率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具有博士学位的董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女性董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最优董事会规模未得到验证。
2011年10期 No.414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1 ] - 冯玫;黄慧微;
从产权的角度看,跨国并购就是企业产权在国际范围内重新配置和组合的过程。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是企业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有权是基础和根本,控制权决定着资源配置和企业经营的决策权,进而影响企业效率。为此,反思我国以往企业跨国并购效率不高的原因,找到问题加以改进,这对提升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效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1年10期 No.414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岚;
尽管柔性管理已成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单个企业的生产柔性分析,没有动态地考察企业间视角下不同外部条件的柔性影响因素差异性。在供应链的情景下,柔性的边界从企业内部外延到企业之间,对于柔性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而且涉及到整个供应链的节点企业的互动。本文从企业间关系的视角阐述了近20年关于柔性从制造柔性到供应链柔性的研究脉络,探讨了供应链柔性的维度和测量,并结合企业间关系理论提出了供应链柔性影响因素,以期对理论研究和提升企业的柔性管理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2011年10期 No.414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朱连心;
企业的集群化是国际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集群声誉的有效供给是企业集群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不对称信息下,集群内企业作为公共产品供给的代理人具有内生的"搭便车"动力。通过运用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和构建委托代理激励模型,本文探讨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合约问题,并在激励模型中纳入监管机制,寻求委托代理激励博弈的混合纳什均衡解。
2011年10期 No.41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方;
嵌入性本质收益与成本的分析可以为打开嵌入性的"概念伞",剖析嵌入效应产生机理提供一个合理化的窗口。通过对嵌入性概念的深层解析,认为嵌入性的收益与成本可以理解为社会资本和社会责任。参照双因素理论,社会责任可分为保健型和激励型两类,分别起到维持和提升社会资本的作用,从而在对立求解的思维范式下,得到收益与成本、资本与责任的有效整合。
2011年10期 No.414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志新;夏倩;
中国上市公司的生死存亡与自身净资产收益率息息相关,上市公司会尽一切可能将关键年度的ROE调整到"恰好"满足生命线的要求。本文先采用频率分步法检验新准则实施前后各一年及实施当年,上市公司调整ROE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有显著变化,再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三年的应计利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整体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既无扩大也无缩小盈余管理的程度。
2011年10期 No.414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公衍照;杨明;
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失衡反映了以往开放战略的缺陷,其导致的福利损失是巨大的。从国际货币体系中心与外围关系视角看,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家,中国外向型经济扩张必然会导致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反映了中心与外围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需要的不仅是外资、外贸等政策的调整,只有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以往的对外开放战略,树立科学的对外开放观,实施开放战略的转型,才能改变目前的国际收支结构,避免福利的巨大损失。
2011年10期 No.414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成;
近期发布的伊斯兰金融机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含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既与欧美最新的财务会计框架中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存在诸多相似,又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其结构清晰,可操作性强,对改进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2011年10期 No.414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建生;吴清;周长富;陆彩兰;
金融监管不足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而产品创新过度源于微观审慎监管带来的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影子银行体系及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的缺失则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未来任务需要扩大监管范围,从总体上把握系统性风险,需要央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整体配合,需要央行从源头控制流动性这一公共品,需要央行职能的重塑;然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2011年10期 No.414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春季;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降低利率、增加流通中货币成了各国政府解决金融危机的共同做法,货币对于经济的积极作用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能持续多久,会不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进而破坏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同样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我国1978-2009年的流通中货币、利率、物价指数对GDP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中货币不是实际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货币是中性的;GDP的实际增长率是实际利率的格兰杰原因,名义利率和GDP没有因果关系;GDP和物价指数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货膨胀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2011年10期 No.414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范明;漆晓宇;
波动率是金融时间序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因而模拟和预测金融市场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己经成为众多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外汇市场EUR/USD收益率波动性的实证建模分析,验证了在信息不对称的外汇市场上,好消息与坏消息对收益率波动性的不同反应,进而证实了外汇市场中杠杆效应,为外汇投资者提供参考。
2011年10期 No.414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海洋;孔祥贞;
采用2005-2008年东三省持续存在的8 932家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生产率和货款回收因素在出口中的作用,发现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货款回收率都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说明该地区并不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高生产率和规避国内账款回收困难是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内生性分析发现这一结果是稳健的;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也会促进出口,而利润和企业成立年限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提升企业效率、改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011年10期 No.414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文伟;宋光辉;许林;藤莉莉;
本文对Sharpe强式风格模型存在的缺乏参数显著性统计及静态估计等关键问题进行改进,对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风格漂移进行实证研究和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业中风格漂移严重,大部分股票型基金偏好中、大盘成长股,显示出明显的风格趋同特征;在利用Sharpe模型进行风格识别时,引进权重系数的T统计值进行显著性检验,可以减少单纯依靠风格权重系数识别所引起的估计偏差。
2011年10期 No.414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郭京福;左莉;
工业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工业体系在创造出空前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破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和谐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平等观以及循环再生的生产观等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包括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培养"生态公民"、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等。
2011年10期 No.414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刘志雄;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绿色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绿色投资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但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作用较小。通过考察美国、日本、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发现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思路是提倡节能减排,使用低耗能技术和商品以及加大新能源开发和使用力度。我国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加大绿色投资,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2011年10期 No.414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周叶;何慧;陈俊君;
低碳经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碳排放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更加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本文分别从国家、省域、城市和家庭层面回顾影响碳排放因素的相关文献,从国家和省域层面、交通领域层面和产品层面分析碳足迹的现有研究和应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进行展望。
2011年10期 No.414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晋盛武;王圣芳;
贸易与环境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广泛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现有相关文献多是将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测算我国部分经济要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缺乏对主要经济要素的环境效应的系统分析。根据我国1990-2009年间(除西藏以外29个省及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试图揭示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主要经济要素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不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效应不同;对外贸易对环境质量影响的规模-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均为正;由对外贸易而引致的经济结构有双重环境效应,即污染天堂动因的积极环境影响和要素禀赋动因的消极环境影响;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
2011年10期 No.414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邓恒进;
从"小排量车将要消失"和"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引发的矛盾出发,本文按照产品流通中直接涉及到的三个主体,把产品价值划分为产品社会价值、产品顾客价值、产品企业价值,并提出了三种产品价值的主导型构成;在引入产品间接涉及的环境、专家和政府三个主体的基础上,剖析了决定产品价值主导型构成的驱动机理,并设计了面向"两型社会"的产品价值主导型构成的实现思路。
2011年10期 No.414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