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研究

  • 论流通与生产的关系

    高枢年

    <正> 从我国现实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这一基本特征出发,来研究流通与生产的正确关系,极为重要。这里,我想就商业工作上遇到的流通与生产的关系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981年02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调整农产品收购政策

    黄国雄

    <正> 调整农产品收购政策是经济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就调整中的有关问题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 对农产品实行统购、派购和议购政策,是我国现阶段农产品收购政策的基础。凡是列入统购、派购的一、二类农副产品,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国家对这一部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进行直接的计划控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市场的安排。但这并不是说一、二类农副产品只要计划调节,不要市场调节。在社

    1981年02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市场商品供求矛盾的形成及其调整

    韩枫

    <正> 市场商品供需平衡是保持物价稳定,最终实现按劳分配原则,保证人民经济生活的安定和改善,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流通需要量,市场商品供应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有货币支付能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状况,引起物价上涨,影响到全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因此,必须按照中央以调整为中心的方针,认真而切实地调整市场商品的供需关系,有的放矢地采取得力的措施和方法,加以妥善的解决,以促进四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1981年02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商业企业应该怎样节约商品流通费用

    余光耀

    <正> 节约商品流通费用,已成为老生常谈。今天强调它,不只是“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的极左路线的流毒没有完全肃清,人们在认识上还有待端正;更重要的是,实行节约的原则,勤俭建国,是我们在四化建设中应该始终坚持的一个方针。

    1981年02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和搞好社会主义协作

    霍玉增 ,袁洪业

    <正> 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食品行业间的社会主义竞争已经开展起来。但是,我们认为,应当把社会主义竞争和社会主义协作密切结合起来,因为它是推动四化建设的根本性手段之一。食品行业自发性的竞争,已初步造成了空前活跃的局面。请看糖果糕点业的情况: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新产品,不少食品厂群策群力,动脑筋想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为了改进食品包装,有的食品厂派人到千里之外参观学习,取

    1981年02期 17-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零售商业的竞争艺术

    杨家栋

    <正> 竞争,是新陈代谢的一种形态,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有力杠杆。一年多来经济工作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竞争是把经济工作搞活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当前,由于商业企业竞争日趋活跃,官商作风、行政命令、数年二货、吃大锅饭等陈规陋习为之一扫,出现在眼前的是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的大好景象。

    1981年02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商业企业扩大自主权的几个问题

    张景芳

    <正> 扩大企业自主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怎样使这项工作步步深入,不断完善呢?从我参加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商业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工作看,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经济手段和政治工作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按经济规律和经济手段办事,都注意了讲核算,抓利润,并把它做为经济活动的杠杆,考核企

    1981年02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们是怎样做好纺织品物价稳定工作的

    刘思植

    <正> 在贯彻1980年12月7日国务院通知精神,进行物价大检查中,湖北省商业系统纺织品的价格基本上是稳定的,各种差比价的执行是正确的,基本上没有随意提价、变相涨价、哄抬议价的情况。这有利于生产,有利于消费,加速了商品流通,为国家提供了积累,支援了四化建设。

    1981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物价问题琐议

    余树远

    <正> 1980年12月21日,《四川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蛋价初探》的文章。笔者读后,不禁想起了著名辞赋家枚乘的一句名言:“欲汤之沧,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文选·上书谏吴王》)这句名言,在后人的口头笔下,逐渐演变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其大意是说,要使沸腾着的水很快冷却下来,与其用瓢反复把水从锅

    1981年02期 29-3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解决发放奖金苦乐不均的临时措施

    查元和

    <正> 随着集体商业自主权的扩大,各地试行了一些较为灵活的劳动报酬形式。它进一步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有力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改善经营管理,扭转集体商业的困难局面起到了不容置疑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主要是发放奖金苦乐不均的现象突出地表现出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务必引起重视的问题。

    1981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介绍增长利润留成奖励办法

    熊荣生

    <正> 1980年8月,北京市百货大楼在过去试行超额利润分成奖励办法的基础上,改为增长利润留成试点奖励办法。过去他们分商店、商品部、营业小组、营业员四级考核制。它采取“活分活值”或“活分死值”的计奖办法。奖金是从增长利润中按

    1981年02期 3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增加劳务项目 讲究经商道德

    龙小诗

    <正> 零售商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商品的销售,直接满足居民的需求。不断地、适时地增加劳务项目和提倡精神文明,讲究经商道德正是保证零售商业完成这一本职任务的前提。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零售商业中的劳务,根据其在商品出售过程和为顾客服务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三类,即主要劳务、伴随劳务和补充劳务。 零售商业的主要劳务当然是商品的直接买卖活动。提高这类劳务效果的着眼

    1981年02期 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要做好“小生意”

    陈万升

    <正> 几分钱的生意既麻烦,利润又少,因此有些单位的领导人不愿做。小生意究竟小不小?单纯从利润和营业额来看,确实是小的,但从广大顾客的需要来看,它的意义是不小的。 八十年代以来,克东县的饮食业网点由十家饭店增加到二十家,分布在城乡各地,大大地超过了1957年。这些企业打破了独家经营的局面,互相竞争。结果,品

    1981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于打破经营界限的一些想法

    杨朔群

    <正> 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以来,商业部门各行各业破除门户之见,打破经营界限,互相竞争,互相促进,搞活了市场,方便了群众。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不务正业,喧宾夺主。有的商店连主营都搞不好,也硬着头皮打肿脸充胖子,把本来就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再抽出一部分用来搞经营界限以外的商品,结果

    1981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要做好商品采购工作

    王永英

    <正> 商品采购,是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它对做好商业工作,支援工农牧业生产发展,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供应,改善库存结构,加速资金周转,都具有重大意义。假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商品流通的扩大

    1981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包装的结构变化、标准化及其它

    戈兰

    <正> 商品包装中的“包装”二字,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做动词用,指包装商品这一动作过程,如打包、装箱等等;另一是做名词用,指包装商品的容器,即包装器皿、包装物,泛指商品外面的包装用品。从事包装容器的生产和从事商品的包装,被统称为包装业。在各国官方的统计资料中,尚

    1981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工巧理 别具匠心——介绍刘路正同志的售货技术

    刘积勋

    <正> 在齐齐啥尔市光明商店,提起营业员刘路正同志,人们都赞扬他是卖呢绒的行家。刘路正今年七十一岁,卖呢绒四十多年了,经验丰富。长期以来,他经营呢绒精工巧理,独具匠心。经他手出售的大量呢绒,从没报过商品损耗,从没出过责任事故,从没剩过呢绒头块,国家节约,顾客称心,真够得上利国利民。早在六十年代

    1981年02期 4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商业人员应该研究点“心理学”

    王友根

    <正> 最近,上海虹口区副食品公司成立了一个由普通营业员组成的柜台服务研究小组,主要是研究顾客心理,了解市场动向,掌握消费规律,探讨经营艺术。 确实,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商业服务人员就应该熟悉了解顾客,根据顾客不同爱好,有针对性地做买卖。这样才能使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真正把生意做好做活。过去的资本家是很精通此道的。他们为招徕顾客,多多盈利,

    1981年02期 4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邦杨潜与内行

    吴妙琪

    <正> 有的商业局长学习班开学了。人们议论着,五十多岁的人,干了二三十年的商业,现在又来当学生。有的局长深有感触地说,领导班子要专业化,领导成员当外行,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当说到怎样学专业、当内行,又有点茫然。由此,我想起了刘邦和杨潜。

    1981年0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豆

    季军

    <正> 大豆在中国、美国、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智利、泰国、南非共和国均有栽掊,只有美园、中国、智利有输出能力,西德、荷兰、英国等欧洲诸国以及日本、苏联、加拿大是输入国。 世界的大豆生产量全年达5,000万吨以上,美国占70%以上。日本是一个大豆的消费国,中国是食用大豆的少数国家。而欧洲、美国是用大豆制取油脂,用剩下的脱脂大豆做饲料,但今后要直接用大豆做食料,之所以这么做,是强调世界上食料不足的表现。

    1981年02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济指数及其测算方法

    江宏 ,梁和祥

    <正> 经济指数和企业指数是测算数据间关系的工具。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指数记录了经历一个时期经济数据和企业数据的变化。这些指数对于比较价格、生产、收入、销售和其它经济指标的变化很有实用价值。

    1981年02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肉松加工今昔谈

    章士佼

    <正> 谈起肉松,人人都知道它是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人人喜爱的下酒、下粥好菜。肉松分两个品种,一种是太仓肉松,始于江苏太仓。它色泽金黄,柔如绒絮,味鲜爽而不腻。另一种始于福建,称福建肉松,它质地酥嫩,形状及色泽略似赤糖,富油份,味甘腴鲜洁,入口即化。两者均特别适合牙齿较弱的人和幼儿食用。太仓肉松更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着重除尽油脂,所以特别适合忌食油脂的病人食用。

    1981年02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味佳肴话蔬菜

    孙宜之

    <正>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我国江淅一带的湖泽中,生产莼菜,可做羹汤,味极鲜美,松江中所产的鲈鱼,也是一种美味食品,素以“莼羹鲈脍”并称。晋朝张翰,江苏人,在外为官,因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莼羹、鲈脍,遂辞官归里。 这个故事虽然有点夸张,但新鲜蔬菜确实是佐餐佳肴,素为人所称道。元代农学家王

    1981年02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