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唐洋;李晓龙;
本文深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2012—2022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收敛模型,实证检验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变动特征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形下,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即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逐渐缩小;数字普惠金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加快了包容性绿色增长速度,有利于缩小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资本要素流动是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中,覆盖广度对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强,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差距的缩小作用在中西部更加显著。
2024年05期 No.547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景杰;刘玲雁;
数据要素市场化促进数据高效流通,已成为改善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选取我国284个地级市2010—2021年样本数据,基于数据要素交易场所或交易平台建立的外生冲击,采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显著提升了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通过改变地区金融科技水平、产业结构与金融开放环境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据此,应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强金融资源供给侧改革,促进传统要素市场与数据要素市场融合发展。
2024年05期 No.547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1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何青;庄朋涛;琚望静;
近年来,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一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是各级政府力图解决的一个难题,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既有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给我国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投融资决策带来诸多深刻的变革,本文基于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动机,以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经营风险弱化避险动机,还能通过缩小金融与实体投资收益率相对差距弱化逐利动机,进而抑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在国有企业、高实体投资成本企业以及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抑制效果更为凸显,侧面反映现阶段我国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行为是以逐利动机为主导。数字化转型通过遏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能够引导企业资本回流主业领域,提高实业投资和创新投资水平,推动实体企业主业发展。
2024年05期 No.547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邸勍;袁晓玲;张美莎;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数字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2011—2020年286个城市为样本,考察数字金融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之后依次为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数字金融数字化程度。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优化要素配置两种效应赋能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驱动效应的贡献度大于要素配置效应。不同城市化推进模式下,数字金融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存在差异。相比于政府主导型和广度推进型城市,市场主导型和深度推进型城市的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2024年05期 No.547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