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研究

  • 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杨友孝;李鑫;

    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学习型组织为人力资源的创新性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从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开发、激励和评价三个方面,论述学习型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重要问题。

    2006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夏和平;赵西亮;袁光华;

    运用深沪两市126家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2002年的数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高管激励等内外两种治理机制综合考虑了我国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多元化股东、外部董事比例和高管激励是公司治理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是影响公司绩效最为显著的变量;第一大股东是否为法人股、独立董事的作用、是否在国外上市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2006年04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0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8 ] |[阅读次数:0 ]
  • 动态企业建模(DEM)技术——柔性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基础

    倪庆萍;

    变革中的企业要求其业务过程有较好的柔性,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其业务过程。然而,现有的ERP由于柔性较差,不能在业务过程重组的同时随之调整,因此不能很好地支持业务过程的重组。基于动态企业建模(DEM)技术构建的新一代ERP,由于具有高度的柔性可以彻底解决这个矛盾。动态企业建模技术是企业实现持续变革的强有力的工具。

    2006年04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李国义;曲洪建;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经历了几次改革,每次改革都在原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政府投资范围依然较宽,投资结构尚有不合理之处,政府投资的多重代理存在失灵现象,政府投资决策监督机制仍不完善,法律法规尚存在空白。因此应该在现有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

    2006年04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近十年来国内主题公园研究综述

    董观志;李立志;

    近10年来,国内主题公园迅猛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从1994年以来国内主题公园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到国内主题公园研究的演进路径,包括了概念导入、方法创新和全面深入三个研究阶段的基本特征,从中找出国内主题公园研究内容的变迁规律,对未来国内主题公园研究的学术走向,要通过多学科渗透来加强对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问题的建设性研究。

    2006年04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5 ] |[阅读次数:1 ]
  • 衰退产业的企业创新战略探讨

    陈一君;

    企业发展直接与其所处的产业生命周期密切相关,衰退产业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产业形态,企业为了摆脱衰退困境,应该树立危机意识,正确识别衰退,认识到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的战略创新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科学的战略创新模式。

    2006年04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企业知识分享影响因素模型及对策研究

    曾萍;蓝海林;谢洪明;

    知识分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分享的核心是知识的分享与交换。然而,知识分享推动了知识创新,最终将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研究发现,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自愿与他人分享知识也并不符合人性。因此,有必要对知识分享进行系统地研究。

    2006年04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虚拟企业与耗散结构理论

    郭长宇;李向阳;

    作为系统论的新发展,耗散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从低序向高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将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和方法用于解决管理领域的问题,需要满足耗散结构的一般性判据。虚拟企业是多个企业自发形成的一种自组织结构,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虚拟企业系统中的耗散结构特征表现在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序参量的存在。

    2006年04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问题的研究

    马玉珍;张国华;

    知识产权问题是当前各国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界关注的热点,而对知识产权的价值管理则是企业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从知识产权的核算与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出发,提出知识产权会计的研究和建设问题。通过构建知识产权会计的特殊核算系统、方法体系和会计分析评价系统,可以满足企业特殊的经营管理需要。

    2006年04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管责任

    于鸿润;

    从我国现行证券立法的规定来看,没有对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管责任作明确的规定,国有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选择了上市公司这种模式。在现有法律环境下,往往缺乏对上市公司必要的监管。这样不但损害了国家作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股民的利益。因而,发挥中介机构的监管作用,确立中介机构的监管责任对规范上市公司是十分重要的。

    2006年04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确定工业企业岗位薪点值的新方法

    孙冰;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岗位薪点值,设计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根据工业企业岗位工作的特点,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为二级指标的岗位劳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格栅获取的模糊borda数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各因素的权重;同时采用德尔菲法与加权综合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各岗位的薪点值。实际运用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006年04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虚拟企业会计有关问题探讨

    陈一鸣;陈宏明;曾小青;

    虚拟企业利用和集成不同企业中的互补资源形成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是企业未来的主要组织形式,其前景诱人。但也对传统会计理论提出挑战。分析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特点,虚拟企业会计核算对象应确认为资产、产权、剩余、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六要素。

    2006年04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系统分析

    张国红;王岩松;

    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通过经济发展水平系统,从黑龙江省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经济规模和经济外向度,并结合实际发展情况看,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应从利用高新技术调整经济结构和整合经济资源扩大经济规模及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对外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努力。

    2006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研究

    曹洪军;张红霞;王鹏;

    我国许多地方通过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竞争优势,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如何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以维持产业集群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006年04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博弈分析

    牛勇平;

    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和目标是不一致的,从而会对引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要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得到最优的引资效果,就必须逐渐将优惠政策转变为国民待遇。

    2006年04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小企业人才流动的因素分析

    邵春玲;

    员工的高流动率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中国企业要借鉴国外学者关于影响员工流动因素的研究,并从企业和员工本人两方面,深入了解影响国内中小企业人才流动的种种因素,避免一些不正常或不必要的流动,尽量减少由于员工流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006年04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组织设计的钻石模型

    廖毅敏;王以华;

    组织设计是战略实施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组织结构设计,在当前的业务流程再造都无法诠释现代企业的组织设计模式。必须立足于企业组织设计方式的改进,研究战略和组织设计的关系问题,并尝试着用一个包含“战略、结构、流程、人”四要素组成的钻石模型来解释其关系。

    2006年04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现代企业系统科学的管理思想

    尤立红;王博;

    系统科学方法已经日益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企业也是一个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性。企业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多重多层次的关系和关系环,企业内部之间及企业与环境之间都存在各种关系流的转换。通过研究企业全面关系流管理,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来完善企业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整体最优目标,都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06年04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欧美反倾销实践谈我国企业的对策

    邱丽敏;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甚至有人断言,今后10-20年将是对华反倾销的高峰期,而欧盟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则是对华实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围绕欧美国家反倾销实践,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必须采取应对措施,才能维护良好的中欧、中美的经济贸易。

    2006年04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银行资产负债中隐含期权的识别与风险管理

    代军;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调节频率和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自主调节幅度都在不断扩大,银行的利率风险正在不断增加,因此商业银行迫切要求及时建立完备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然而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如资产负债缺口管理,久期管理和凸度管理等已经无法适应隐含期权的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管理要求。

    2006年04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信息化与中国的餐饮业

    王圣果;

    中国的餐饮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研究信息化与信息技术及中国餐饮业的概况,根据现代餐饮的发展要求,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模块化生产和菜点创新等方面,从更广阔的层面来推动和提升中国餐饮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使其早日与国际标准靠拢或接轨国际餐饮信息化标准。

    2006年04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分析

    梁春玉;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国际承包企业如何规避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新内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企业须根据企业外汇避险的要求,选择适当的避险工具,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2006年04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个体行为学与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

    任秀梅;朱志红;薛大维;

    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核心,它是审计工作的血脉,有着广泛的应用性,它贯穿在审计过程的始终。要保证审计的高质量,必须首先保证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正确。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正确与否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应从个体行为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主体因素。

    2006年04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管理文化的几个问题

    韩卫平;

    管理与文化都曾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从文化的角度去谈管理,即对管理文化的探讨却较少为人们所涉及。当我们从文化角度去看管理的时候,以往为我们所耳熟能详的现象却显现出了特殊的意义,这也许正是我们探讨管理文化的目的所在。

    2006年04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探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王莎;江辉;

    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然而其融资困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内源融资渠道不畅,外源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贷款“门槛”偏高是形成困境的主要原因。要从根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关键还是要中小企业本身与金融机构共同努力。

    2006年04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文化探索

    李丹;

    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价值需通过合伙人个体共同创造和维持,合伙人应当如何选择也是目前一个难题。从国际“四大”合伙人变迁探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文化的不同对其发展的影响,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将有所启示。

    2006年04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人员股权激励方案创新模式研究

    管军;申兵;邓九生;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值人力资本集中的企业组织,其核心人员的有效激励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逐渐引入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已初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借鉴现有股权激励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股权激励方案若干环节的建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套适合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人员的股权激励方案,从而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006年04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循环经济与我国生态税收

    贺新宇;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生态破坏行为的外部效应要求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但从既往采用的直接管制、财政补贴、收费、征收生态税收等政府行为来看,征收生态税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006年04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公司违规行为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及其制度根源

    杨凤;何禹霆;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遏止我国上市公司的违规欺诈行为,防范“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效应,主要在于完善和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制约机制和外部监管制度。然而,在完善“纠错”机制的过程中,“查错”的环节十分重要,尤其在像我国这样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新兴证券市场,对于公司违规行为与我国后发劣势的制度根源之间关系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2006年04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

    周长荣;王元;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进程,使世界经济行为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环境下保持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改变管理模式及生产行为,同国际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接轨,提高服务水平及响应速度,使管理效益与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企业通过进行信息化建设,有效采集和处理信息,可以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2006年04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家电业OEM现状及发展对策

    朱海静;陈圻;蒋汨波;

    随着国际家电业著名品牌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中国家电品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短短几年中锐减了90%,而剩余的家电品牌则90%以上从事着OEM,以至全球的大多家电都贴有“中国制造”,但却罕见中国品牌家电。针对中国家电业OEM现状,中国家电要发展,靠家电OEM是行不通的,发展的关键是要从全民思想着手,培养国民对国内家电品牌的忠诚度。

    2006年04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高永琦;冉茂盛;

    资产减值会计一直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运用逻辑斯蒂多元回归分析,对自2001年全面实行“八项计提”会计政策以来,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以考察新政策的执行效果和选择会计政策的经济动机。

    2006年04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发展绿色食品问题对策研究

    贺景平;

    发展绿色食品前景广阔,发展绿色食品是黑龙江构建农业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黑龙江发展绿色食品目前在产业化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必须强化龙头企业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化升级、加强品牌整合实施名牌战略、构建完善的绿色食品市场体系。

    2006年04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门户网站的价值链分析与商业模式研究

    徐旭;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门户网站已经走出了前几年的网络经济低谷期,步入了盈利的阶段。运用波特教授的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门户网站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其中让门户网站盈利的重要因素,为我国门户网站的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2006年04期 105-10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企业培训力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刘青;刘晓宁;

    企业培训力是描述企业培训管理体系完备性及其运行有效性的一个集合性概念,它是由多个相关要素构成的模糊集合,具有模糊数学的基本特征。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及专家评分法设置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权重,对企业培训管理体系的完备性及有效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判,以实现主观向客观、定性向定量的转变,为促进企业培训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一种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2006年04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影响征税成本的制度原因剖析

    孙莉;李淑萍;

    征税成本是税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征税成本较高。影响征税成本的因素很多,会计核算制度、机构组织制度、税收制度和行政监督制度对征税成本均有一定的影响,为减少税收成本,必须探求控制征税成本的途径。

    2006年04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最低标中标评标中的应用

    邢振祥;方晶晶;

    在工程招投标中,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最低标中标法确定中标者。通过对我国工程招投标现状的描述,找出了国内工程招投标活动中的积极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思想确定最低标中标者的数学模型、分析步骤及应用范围。提出了确保最低标中标法得以全面实施建议和保证措施。最低标中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2006年04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浅议生命阶段理论在分析企业成长中的利弊

    钟任智;

    生命周期理论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不同的生命周期模型以研究企业成长经历多少阶段,以及各阶段有何特征,对管理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众多的生命周期模型中,格雷纳(Greiner)基于权变理论提出的五阶段模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06年04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探讨

    郭彩云;刘志强;刘兵;

    外包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与其他组织或公司签订服务合同,让其承担原来由企业内部员工完成的部分工作。其实质是变传统的一贯作业模式为现代的分工整合模式,让企业重新定位,强调在某一个或几个环节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的其他生产环节或经营职能都可委托外单位来完成,从而达到合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目前,外包的种类正由传统的生产加工服务扩大到信息技术服务,由硬件资源向软件资源延伸。

    2006年04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非沿江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沿江开发背景之下

    张立;姚山季;

    在新一轮沿江开发背景下,针对江苏非沿江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观念和错误方法,从招商引资的现状及其传统方式引资后出现问题的经验教训出发,提出了非沿江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2006年04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分析

    张维;尤胜东;

    随着关税壁垒作用的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在贸易壁垒中的比重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延伸,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各国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当今的国际贸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尤其是技术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更加严重。针对我国遭受技术性壁垒的限制所造成的损失,我国应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运用技术标准措施,在保护我国经济的同时,使我国众多出口企业摆脱技术壁垒困境。

    2006年04期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隋鑫;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成熟,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市场的激烈竞争突出了企业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日益提高。在这种形势下,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将成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力手段,它也是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2006年04期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知识管理的信贷悖论解决方案

    杨勋萍;牟援朝;

    信贷悖论一直以来使商业银行不得不承受信贷资产集中的风险。信贷专家的相对稀缺性是产生信贷悖论的重要原因。为此,将知识管理理念引入信贷风险管理领域,通过信贷专家知识的广泛共享,帮助商业银行的各分支机构实现信贷客户分散化、信贷产品多样化,解决信贷悖论问题。

    2006年04期 132-13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对股票价格决定方法的组合研究

    朱益民;

    把股票价格决定的不同数学模型进行组合运用,从不同方面评估出股票价格,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均值方差模型对评估出的股票价格进行风险测评。为了防范风险,确保投资盈利的实现,提出从总赢利中剔除风险部分,建立了安全盈利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安全盈利的量化空间。

    2006年04期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风险投资组织模式的比较研究

    蒋意桥;

    风险投资是一种特殊的投融资活动,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的风险投资组织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概括来讲,可分为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欧洲模式。如果对各国风险投资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了解到当前我国风险投资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适合我国风险投资组织模式的再造问题。

    2006年04期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民营经济内生性融资机制的构建

    杜秋莹;

    融资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国家出台了种种的规定与办法,但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只有构建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内生性融资机制,搭建民营经济内生性资金供给投入到民营企业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融资困境问题。

    2006年04期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探讨

    沈冰;

    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并不是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它广泛地存在于各国证券市场之中。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如何,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所以必须分析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2006年04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区域金融稳定预警指标体系与风险防范

    周才云;

    金融稳定与安全事关一国的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与主权安全,是维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在金融改革提速与渐进开放,以及两者的互动的背景下,中国区域金融稳定问题受到了学术界与决策层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应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同时还应注重金融风险的事中控制及其事后处理,使金融稳定理论体系更趋于完善。

    2006年04期 146-148+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投资者行为偏差及其对策分析

    唐现杰;任松涛;

    近年来,国外财务学界的研究文献大量地关注证券市场的各种异常,如一月效应、处置效应、动量效应、羊群行为等等。这些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的异常现象无法用传统财务理论来解释。必须从行为财务学的角度,来说明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的各种行为偏差,从而引导投资者尽量克服这些行为偏差,合理决策、规避投资风险。

    2006年04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中小民营制造业创新服务支撑体系研究

    后锐;张毕西;

    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使得创新在制造业、尤其是在我国中小民营制造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中小民营制造企业创新面临着政策、资金、技术、人力和风险等方面的创新障碍,为此政府需要建立包括创新政策和创新支撑系统、创新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创新中介服务支撑系统以及创新风险规避支撑系统在内的面向中小民营制造企业的创新服务支撑系统,以促进其创新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2006年04期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临沂市山区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赵兴云;

    临沂市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但因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山区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水土流失加重,山地景观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山区土地资源及山区经济的持续利用与发展。

    2006年04期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二元股权结构下的流通权定价理论与应用

    陈新宏;

    中国股票市场流通制度的缺陷是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根源所在,出路在于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全流通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全流通的股票价格。必须依据一个基本的定价模型,以此来逐步解决股票市场的全流通问题。

    2006年04期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企业营销组织变革研究

    王前锋;王峰;于军华;

    营销组织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但是变革要取得这样的预期效果必须对变革时机做出准确的预警判断,并且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变革方向,在变革过程中还需坚持用博弈论的思想解决矛盾。

    2006年04期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物流战略联盟的组建及运营管理

    周宏;

    物流联盟是在第三方物流发展基础上兴起的物流组织又一创新。物流联盟的出现是物流服务一体化和物流企业协同化发展的需要。物流联盟具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缩短企业管理战线、转嫁风险等特点。物流联盟的选择对于第三方物流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加强物流战略联盟运营的管理,以促进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2006年04期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第三方物流联盟的网络协同模式探讨

    彭本红;谷晓君;胡若;

    第三方物流联盟的网络协同模式是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弄清第三方物流联盟的动因及其联盟优势,解释其网络协同现象,建立一个概念模型,总结了网络协同模式四个战略层次,并提出了网络协同的体系结构,为这种新型组织形式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2006年04期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策略分析

    李松庆;

    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各功能要素在参与物流活动的过程中所需用到的各种公用设施,由各种不同的运输线路、运输线路的交汇与节点以及理货终端构成,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仓储以及车站、港口、码头、机场等相关附属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先行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本策略,也是发达国家发展物流的成功经验。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也必须首先高起点地建设好物流基础设施。

    2006年04期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LCMM)研究

    王侃昌;闫秀霞;高建民;

    物流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不仅包括有形能力,还包括无形能力。从中国物流运作的实际出发,将物流能力成熟度分为初始级、基本级、可重复级、定量管理级、优化级,系统分析每个等级下的关键活动。结合国内某著名物流企业的服务运作业务对其物流能力成熟度进行等级确定,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改善服务能力提供努力的方向和决策的依据。该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以能力为核心的物流服务联盟的组建、运行及协调中。

    2006年04期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形成及其资源约束

    张洋;孟越;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是全国的缩影,也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地带,更要认真地研究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便总结其历史经验教训,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对于加入WTO后东北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6年04期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分析与战略实施

    毕延彤;周可;

    东北经济由盛转衰,成为独特的经济现象。为此国家制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战略。应用比较优势原理、保护幼稚工业和超保护贸易学说,论证了东北经济困境的历史成因和对策,进行政策分析并规划振兴战略的实施。

    2006年04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庞柏林;

    土地制度一般具有保障、激励、配置、约束四项功能。我国当前土地制度的缺陷制约着土地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不仅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而且限制资本流入农业,成为阻碍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以土地产权制度为中心,完善我国土地制度,以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要求。

    2006年04期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加入WTO后广东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思考

    黄金国;陈同庆;

    发展绿色食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加入WTO后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广东省绿色企业如何抓住良机,迅速壮大自己,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广东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04期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

    杨晓杰;明丽;

    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使林权可交易性能够得以实现。对林权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林业的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建立林业要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的发展。

    2006年04期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有效需求不足、体制性障碍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基于广东佛山市的调查分析

    罗锋;李军;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佛山家电、陶瓷行业208家生产企业和68家物流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将非主营的物流业务外包、实行专业化分工,不仅能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更能促进物流需求的有效增长。而对物流体制进行改革,能使物流供给健康有序,通过体制性改革和有效需求的创造,达到物流供给与物流需求的平衡发展,这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

    2006年04期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三流整合研究

    罗贤春;

    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的整合给企业带来低成本和高效率。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资金流是保证,信息流贯穿于物流和资金流的任何环节,指导着物流和资金流,三流的整合以信息流为主线。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机遇,把对三流的整合作为其追求的目标。在电子商务三流整合过程中主要以B2B和B2C两种形式进行整合。

    2006年04期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新思维

    李晓阳;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距离旅游强省的目标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尽快缩短差距,加快发展,黑龙江省旅游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确立黑龙江旅游转型增效的发展新思维。

    2006年04期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李熙娟;李斌;

    采用1978-2002年的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分别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取滞后期1-3时,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2006年04期 201-204+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对典型“合规性”贸易壁垒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

    汪琦;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是WTO赋予成员方维护公平贸易和国内产业安全的合法手段,但如果一国结合本国产业保护政策而过分运用甚至滥用“两反一保”措施,则使其变成实质上的合规性贸易壁垒。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美国成为通过“两反一保”措施进行产业保护的典型国家,并具有鲜明的特点。“两反一保”等合规性贸易壁垒的运用给美国生产者、消费者、就业、贸易条件、整体福利等经济因素带来极为复杂的影响。

    2006年04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技术标准战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分析

    吴传荣;曾德明;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作为我国三大战略之一的技术标准战略成为科技、经济竞争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针对技术标准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关系,我国两类处于不同技术标准阶段的企业应采取不同战略转移模式,同时,在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也应注意一些相关问题。

    2006年04期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长三角”与“淮海”两经济圈交汇地区经济发展对策

    朱鹤龄;

    “长三角”和“淮海”两经济圈交汇地区包括江苏淮安、盐城两市,以及扬州、泰州市的一部分。本区域历史悠久,区位重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前景良好。基于“长三角”和“淮海”两经济圈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情况和区内发展实际,交汇地区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发展一体化和经济发展区域化的趋势下,使交汇地区利用好两个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加快自身的发展。

    2006年04期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